配置语法:upstream name {.......}
解释:name是自定义的一个名字,而{}则是需要定义的内容,只能在http块定义,不能在server块里定义。定义完之后可在location块下写入如下代码进行调用:http://name。
例:由于服务器数量的限制,此处我们是用一台服务器的不同的端口来模拟负载均衡,当然,多台的配置也是差不多的。
在server块内加入如下代码:
upstream test {#ip_hash server IP:8001; server IP:8002; server IP:8003;}
然后,我们在http块内的location中加入如下内容:
location / {#设置主机头和客户端真实地址,以便服务器获取客户端真实IPproxy_set_header Host $http_host; 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remote_addr; proxy_connect_timeout 30;#设置连接超时时间为30sproxy_send_timeout 60; proxy_read_timeout 60; proxy_buffer_size 32k; #设置缓冲区大小 proxy_buffering on; #开启缓冲区 proxy_buffers 4 128k; #设置缓冲区的数目和大小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256k; #设置客户端就绪缓冲区大小 proxy_max_temp_file_size 256k; proxy_pass http://test; #调用上面设置的负载均衡 }
当然,得提醒一下,我们设置的IP的端口是事先在配置文件里配置好的。例如如下的配置。
然后,我们访问我们的主机地址,然后不断的刷新,会发现出来每个端口出来的页面信息。默认的负载均衡采用的是轮询的方式。
如果是用的不同的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的话,只需稍稍改改,就例如如下配置:
upstream mydomain.com{server 47.95.242.167:80; server 47.95.242.168:80; server 47.95.242.169:80;}
配置完之后呢,剩下的在http里的代码和上面的相似,然后在其他的三个服务器那里进行如下配置。当然,我们还得在那三个服务器那里的防火墙进行设置。
server{listen 80; server_name www.mydomain.com; index index.htm index.php index.html; root 目录路径;}
①后端服务器在负载均衡调度中的状态
dowm:当前的server暂时不参与负载均衡。
backup:预留的备份服务器。
max_fails:允许请求失败的次数。
fail_timeout:经过max_fails失败后,服务器暂停的时间。
max_conns:限制最大的接收连接数。
注:以上的配置都是在upstream的时候配置的,例如在{}里面加入的server IP:8001 dowm,就表示这个服务是不参与负载均衡的,用来做备 份的,以上配置都是写在服务的后面。
②调度算法
轮询: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。
加权轮询:可在配置的server后面加个weight=number,number值越高,分配的概率越大。
ip_hash:每个请求按访问IP的hash分配,这样来自同一IP固定访问一个后台服务器。
least_hash:最少链接数,哪个机器连接数少就发分发给哪个机器。
url_hash:按访问的url的hash结果分配请求,是每个url定向到同一后端服务器上。
hash关键值:hash自定义的key。
注:调度算法在设置upstream中配置,例如在此大括号里面写入ip_hash表示使用ip_hash的方式分配
详细Nginx 负载均衡查阅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wang-meng/p/5861174.html